近日,一則新聞在持續發酵,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廣東某高校19歲男大學生,在酒吧3分鐘喝下6杯酒后再沒醒來……經鑒定,男生死于急性酒精中毒。
喝酒也會喝死人嗎?酒作為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成癮性物質,到底喝多少才是生命的極限呢?
今天,湖南醫聊邀請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酒癮網癮中心周旭輝博士為大家解答。
(網絡圖,僅供參考)
酒精,又稱乙醇,為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氣味,易揮發,易溶于水,可與水以任意比混溶成不同酒精度的飲用酒。
飲酒后乙醇10%~20%經胃吸收,80%~90%經小腸吸收,經血液循環進入全身臟器,并易通過血腦屏障達到大腦。飲酒2~5分鐘后乙醇開始進入血液,30~90分鐘達到高峰。
在肝臟,正常生理條件下,約80%的乙醇通過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醛。乙醛脫氫酶作為酒精代謝的關鍵酶,其活性強弱決定了不同個體飲酒量的差異。
(網絡圖,僅供參考)
如果先天缺乏乙醛脫氫酶的人,即使少量飲酒血液中乙醛濃度也會較高,從而出現比較明顯的“醛反應”。表現為顏面潮紅、血管擴張、心悸、頭痛、頭昏、呼氣困難、惡心嘔吐等癥狀。
盡管人對酒精的反應個體差異很大,敏感性不一樣,但一般來說,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上升后酒醉的癥狀會加重。酒精進入人體后,醉酒過程一般經歷三個時期,即甜言蜜語、胡言亂語、不言不語。
有研究發現,飲酒的致死劑量為一次性飲用乙醇量為175~300ml,相當于500~800毫升45度白酒。大量的酒精進入大腦后,可快速抑制飲酒者大腦皮層及皮層下核團,甚至嚴重抑制累及延髓。此時會產生呼吸麻痹(延髓中樞損害),出現意識障礙、嗜睡、深睡、昏迷等麻醉狀態,有生命危險,可能會導致死亡。
(網絡圖,僅供參考)
當然,酒精的耐受性可能受飲酒者平時飲酒次數和飲用量會增加,比如酒精依賴患者的飲酒極限可能會高一般人,但對于大多數普通人而言,500毫升的45度白酒可能就是生命的極限。
在此新聞中,這名19歲的大學生在3分鐘飲下了1800毫升雞尾酒,盡管雞尾酒的度數差異較大,但一般大概在20度到最高的47度之間,計算下來,總的乙醇含量在280~600毫升之間,超過了致死劑量,從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因此,專家提醒,盡管有一些研究表明,適量飲用紅酒對心血管疾病可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從整體上看,飲酒,尤其是過度飲酒對個體身心健康的害處遠遠超過其益處。